星期五, 11月 08, 2013

現代性無所不在

阿帕度萊在《消失的現代性》這本書中隱含著一個解釋分裂的理論,他將媒體和遷移當作二個相關的項目,並且探索兩者對於想像的作用,即現代主體性的構成要素,以及其所具有的聯合效應。

首先他談到了電子媒體,電子媒體比其他傳統的媒體更具決定性的影響,諸如新聞被濃縮成影音的單位、更直接被公共論是所吸納,或者更容易與俗艷浮誇沾上邊等等,當今世界電子媒體以全新的方式扭轉了環境。現代和全球像是硬幣的兩面,相互轉身竟成了彼此。

另外一個是移動。特別現在的社會遷移加上經由大眾媒體傳送的影像、書寫和感受,現代主體性的生產又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例如在德國,土耳其的外籍勞工在德國平房裡觀看土耳其的電影、在費城,韓國人透過韓國傳送的衛星訊號觀賞1998年首爾的奧運。

移動的影像與失去國土(deterritorialized)的人相遇,這些影像創造了離散者的公共場域。這些相互之間的影響,也讓想像變成了集體的社會事實。離散的人群的集體想像這件事情,牽動了許許多多的作用,這些已不是過去印刷資本主義所及的。透過想像,作者討論民族-國家、商品拜物教的變形、文化生產的任務的艱困,以及性別暴力等等現代世界中政治、經濟、階級、性別問題,他稱之為一個「碎形」的世界。例如民族國家已到了末期,各式各樣的運動產生(婦女、生態、環境、勞工等),而民族國家的獨立運動又透過大眾媒體的播送,讓獨立運動被同情、或被指責、獨立國家的現代化計畫的獨佔權彷彿屬於所有受到大眾媒體影響的人們。如果說過去的世界是一個可以為歸類、線性、幾何的世界,現在則是一個更複雜、多變的形態的世界。

本書中他創造了五個景觀: 族群景觀、財金景觀、科技景觀、媒體景觀與意識形態景觀來討論這個裂散流動為表述的全球文化互動,這是一張充滿流動和不確定的圖像,他認為這個理論遠比秩序、穩定性和系統性的往日圖像要來得重要。

沒有留言: